相關新聞

川普關稅大戰連台積電股價也扛不住!他的策略是什麼?想要什麼?賴總統的五大策略為何強調經濟韌性?

清明連續假期,台灣從產業界、政府到智庫與眾多的股市投資人,一方面在享受假期,另一方面卻不得不關注美國總統川普的最新關稅解放日動向。

川普主政下的美國,4月9日就要開徵「對等關稅」,根據白宮公佈的資料,台灣將被課徵的對等關稅稅率高達32%,全球50多個國家都將面臨美國的高關稅影響。

利空罩頂,台北股市7日跳空大跌超過2,000點,加權指數跌破2萬點。指標股台積電也跌停,直接殺到848元。

川普七傷拳影響得了中國經濟?

1930年代,全球經濟大蕭條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關稅壁壘影響經濟。

根據Tax Foundation(稅務基金會)統計,如果按照川普對各國的關稅規劃,2025年進口關稅將達16.5%,這將是1933年全球大蕭條時、關稅稅率19.8%以後的新高,這可能導致美國的進口金額減少逾8,000億美元。

 


預估2025年進口關稅將達16.5%,這將是1933年全球大蕭條時、關稅稅率19.8%以後的新高。黃昭勇/整理製圖

根據WTO與國際貨幣基金(IMF)統計,2024年全球的經濟規模(GDP)約為100兆美元,而國際貿易總額約50兆美元。這其中,美國與中國為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國,合計一整年的貿易金額超過11兆美元、約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2%。

川普於2017年第一任任期時,美國的進口平均關稅稅率約為1.4%,到了他2021年競選連任失利時,平均關稅稅率已經達到3%。2017年美國的貿易總額是4兆美元,略低於中國的4.1兆美元;到了2021年,中國年貿易額已達6.1兆美元,較美國的4.7兆美元多出近4,000億美元。

尤其,美國是全球唯一單一市場進口貿易額超過3兆美元的國家,而中國則是唯一一個出口貿易額超過3兆美元的國家。不論是以貿易額對國內經濟的影響,以及從進口金額對全世界的影響,川普提高關稅稅率,雖然對美國的經濟有損傷,但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更大。

不過,中國出口在川普第一任任內就受到影響,已開始透過分散市場降低對美國出口。此外,中國近期也宣布限制出口七種稀土金屬,包括釤(Sm)、釓(Gd)、鋱(Tb)、鏑(Dy)、鑥(Lu)、鈧(Sc)和釔(Y),這些金屬廣泛應用在國防、能源、醫療、電動車和電子產品等高科技領域,也將對國際貿易帶來重大影響。

 


川普提高關稅稅率,雖然對美國的經濟有損傷,但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更大。黃昭勇/整理製圖

川普想要什麼?

眾所周知,川普是個商人,團隊裡面的馬斯克也是商人,他們不會不知道關稅壁壘對經濟的重大影響。即便如此,川普仍發動關稅貿易戰,而且在美國股市連續重挫之後仍未見態度鬆動,那究竟川普想要什麼?

首先,是要奪回經濟主權、讓製造業回流。

根據台新投顧的整理,據估計,美國公司每年向外國政府繳納超過2,000億美元的增值稅(VAT),這對在美國邊境繳稅的美國公司來說是「雙重打擊」,而歐洲公司無需就其對美出口收入向美國納稅。

美國也認為,假貨、盜版軟體和商業機密竊盜每年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2,250億美元至6,000億美元。假冒產品不僅對美國的競爭力構成重大風險,而且還威脅美國人的安全、健康和保障,全球假冒藥品貿易額估計達44億美元,並且與致命的芬太尼類藥物的分銷有關。

川普的「美國製造」不只是一句口號,更是川普2.0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重點,對等貿易意味著美國將擁有更高薪資的就業機會,生產美國製造的優質汽車、家電和其他商品。

第二是要幫美國聯邦政府找財源。

根據Tax Fundation估算,調高關稅以後,2025年將會增加2,584億美元的聯邦稅收,這將是美國1982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增稅行動。

川普需要這筆錢,很大原因是要兌現他的競選支票:幫企業減稅。根據元大投顧整理,川普計畫幫企業減稅,讓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從21%降到15%,這需要至少1兆美元的財源;此外,美國共和黨的預算規劃,未來十年將減稅4.5兆,主要用於延長2017年《減稅與就業法案》(TCJA)中的減稅措施,並可能包括其他稅收改革,如取消小費稅、加班費稅和社會保障稅等;這也需要增加財源。

 


根據Tax Fundation估算,調高關稅以後,2025年將會增加2,584億美元的聯邦稅收。元大投顧/整理

川普公布的台灣對等稅率為什麼高達32%?

整個川普關稅貿易大戰,基本上是延續美中經濟競爭的基調,但近十年來與美國關係友好的台灣,為什麼稅率也高達32%?

基本原因是,台灣對美國長期享有貿易順差,從川普第一任期的不到100億美元,到2024年已達到649億美元的水準。

此外,美國貿易代表署(USTR)已於2025年3月31日,提交給美國總統與國會有關2025年《美國國家貿易評估報告》(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, NTE)。

該報告針對台灣的部分,主要聚焦於台灣對美商品與服務設置的貿易壁壘,重要內容包括:

1. 農產品貿易壁壘:儘管台灣於2009年簽署協議重新開放美國牛肉市場,並於2021年放寬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,但仍維持嚴格的檢驗標準與標示要求,導致進口量低於美國預期。此外,台灣對美國稻米徵收高達45%的關稅,並實施嚴格配額制,限制美國穀物(如大豆、小麥)進入市場。報告認為,這些措施保護了台灣本地農業,但阻礙了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力。

2. 汽車與工業品壁壘:台灣對美國汽車徵收17.5%的關稅,並要求符合本地排放與安全標準認證。報告特別提到,台灣雖於2002年加入WTO後採用全球汽車標準,但對美國車型的進口限額從2021年的每款100輛降至2023年的75輛,進一步限制美國汽車市場份額。

機械設備:美國機械與零組件面臨10%-15%的關稅,搭配繁瑣的海關程序,影響其在台灣市場的競爭力。

3. 非關稅壁壘:台灣對美國電子產品、醫療器材等設有獨特標準(如BSMI認證),要求額外測試與認證流程,增加美國企業成本。例如,醫療設備需通過衛福部的冗長審批。

政府採購偏向本地:台灣《政府採購法》傾向優先採購本地產品,美國企業在公共工程或國防項目中難以競爭,例如能源設備與軍事技術的市場份額受限。

4. 服務業與市場准入:台灣對美國金融服務(如保險)與電信業設有外資持股上限(49%)與本地化要求,限制美國企業擴張。報告認為這削弱了美國服務業在台競爭力。

 


川普公布的台灣對等稅率為什麼高達32%?圖片來源/Shutterstock

台灣將如何因應?

清明連假期間,府院推出多項因應措施,賴清德總統在4月6日的談話,可視為台灣初步因應的劇本。

賴總統指出,美國政府近日以「對等」為名,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,台灣也名列其中,加徵32%,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。目前,各國已經紛紛回應,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,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,台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,面對未來的挑戰,舉步必然維艱,必須步步為營,才能轉危為安。

他表示,如果冷靜、仔細分析台灣對美國的貿易會發現,2024年,台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,114億美元,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.4%,其他75%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。銷往美國的產品,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,就占了65.4%,這表示台灣的經濟,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。只要應對策略適當,公私協力,將可以降低衝擊,請大家不要恐慌。

面對美國的「對等關稅」,台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;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,只要符合國家利益,也不會有任何改變。

 


賴清德總統在4月6日的談話,可視為台灣初步因應的劇本。圖片來源/截自賴清德fb影片

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,台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,加強台美產業合作,提升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,在維護台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,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。

策略一,透過談判,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,有五點作法:

1、台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,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,成員包括國安會、經貿談判辦公室、行政院相關部會,以及學界、業界。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,從台、美雙方「零關稅」開始談起。

2、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,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、工、石油、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,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,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。

3、擴大對美國的投資,目前台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,000億美元,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,未來,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,其他產業,例如電子、資通訊、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,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,深化台美產業合作。

台灣政府協助整合出「台灣投資美國隊」,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「美國投資台灣隊」,讓台美經貿合作更緊密,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。

4、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,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,因此,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,讓談判更加順利。

5、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,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,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。

策略二,提出產業支持計劃,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,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,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,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,20項措施。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,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。

 


台灣的經濟仍具有相當的韌性。黃昭勇/整理製圖

策略三,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,此時此刻,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,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。

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,既開拓多元市場,也可強化產業上、中、下游整合,讓台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,也推升台灣產業升級轉型。他說,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、IC設計,資通訊產業、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,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,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、安控、次世代通訊,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,邁向智慧、永續、繁榮的新台灣。

策略四,台灣加1;亦即台灣加美國的新布局:

「立足台灣,布局全球,行銷全世界」是台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,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台灣,台灣一定要站穩腳步,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。

因此,政府會獎勵投資,鬆綁法令,並且持續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,積極滾動解決水、電、土地、人力、人才各項問題,來協助企業根留台灣,加碼投資台灣。另外,也要幫助台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,形塑台灣加1,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「立足台灣,布局全球,加強美國,行銷全世界」。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,加強台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,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。

策略五,開啟產業傾聽之旅:產業不分類別,不管大小,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,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,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,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,隨時解決問題,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。

賴總統喊話,過去半個多世紀,台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、亞洲金融風暴、全球金融海嘯、以及疫情衝擊等,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,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,而且化危機為轉機,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,更上層樓,也更具韌性。

面對當前的挑戰,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,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,為台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。

原始連結